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艺术研究」中国留学生和法国雕塑大师布德尔(四)
2022-02-21 00:14
本文摘要:文/曹庆晖,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九三学社社员。致力于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与美术教育史的教学、科研、写作以及展览等学术运动的筹谋,曾任美国盖提基金会国际美术调研项目中方互助教授,筹谋展览多次获文化部全国美术馆年度馆藏和年度展览优秀项目,著有《走进学院的中国画》,编著有《中国现代美术之路图鉴》等并主编学术展览图录和学术集会论文集多种,在期刊和海内外学术集会揭晓论文多篇并曾获奖。

华体会体育app

文/曹庆晖,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九三学社社员。致力于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与美术教育史的教学、科研、写作以及展览等学术运动的筹谋,曾任美国盖提基金会国际美术调研项目中方互助教授,筹谋展览多次获文化部全国美术馆年度馆藏和年度展览优秀项目,著有《走进学院的中国画》,编著有《中国现代美术之路图鉴》等并主编学术展览图录和学术集会论文集多种,在期刊和海内外学术集会揭晓论文多篇并曾获奖。

论文以中国留学生与法国雕塑大师布德尔为焦点,梳理了1928—2018年间布德尔在中国的译介和展览情况,特别考辨了中国留学生与布德尔在20世纪上半叶的来往情况,此外搜集并归纳了其时中国留学生对布德尔的评论。在20年月后期和布德尔学习的湖南邵阳人岳仑,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能够在自述中简明简要地回首他在法国的留学以及和布德尔学习雕塑的中国留学生,他说:1923年在里昂国立美术专门学校,习绘画,训练石膏和人体的素描。

同时又在该校镌刻教师普罗斯特Prost私人研究室学镌刻……在普氏制作或修改我的习作的时候,经常站立在他身旁,经心注意的看他用一块一块的泥,瞄准作物上面贴去;一刀一凿一括一指的,绘刻着轮廓崎岖的形态,体现着轮廓崎岖的神气;尤其容易得着制作的方法。这种实习,无形中对于技术增益不少。这种形式,可说是教学艺术必经之道。如此学习了四年,觉稍有所得,对情况就起了不满足的念头……于是就想到巴黎去。

巴黎国立美术专门学校,……对于已有相当艺术研究根底的人,纷歧定是有多大益处……对于巴黎美专,只是羡慕敬慕而已。那时艺坛上最著名的艺术家,第一当推布德尔Bourdelle。我本着学书要学魏夫人王右军的意思,一到巴黎就毅然的拜入他的门下。

他对我这不远千里而来的东方学生,特别表现好感。迄至注意我旦夕不离的在他那Grande Chaumière研究院里习作,更不时的循循指导。

他特有的力的体现——总算能够时常亲赏点,不幸恰一年竟长辞我们艺术同志了!根据岳仑的这一说法,可以确知他在1927—1928年间曾追随布德尔学习一年。不外岳仑对于自己是否继续在布德尔的引导下前行尚有主张,他认为:根据力的体现,研究下去而一恐走入单调化,一恐走入力的极端,与个性的生长不无冲突,殊非研究者的好现象。如是乃从以骄艳曲线善长的柏赫纳Bernard师。

柏氏与布氏镌刻的体现方法,险些是相反的。我由坚强方法的训练,骤然的改入柔韧方法的训练,固然感受得一强烈的给予。事情换了个方式,确自己有掌握很愿取两家之长,作我研究目标。

而柏氏对于研究艺术的精神,和教授学生的态度,大有“门生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门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之概,所以柏氏之对我,似乎是朋侪化的学生。

就这种情形下,习作了一年,对于镌刻研究和讨论,自信得着不少良好效果。……在从师习作的时候,少不了研究其他各家的艺术,如蓝杜斯基Landowski锡加Sigard等,都是另具气势派头的艺术家。

岳仑的留学拜师生活具有中国留学生在法学习转益多师的基本特征,布德尔仅是他贴近取法之一家,并将这一家的雕塑作风和手段归纳综合为一种特有的“力的体现”,但从他的自述以及其时期刊所揭晓的他的雕塑图片而言,岳仑其实并没有被布德尔的学说和实践所真正感召和追随而去,而是循其个性,自然明白,转益多师,取之所长,只有从部门雕塑图片上,从他那种在造型上比力有意识的整体归纳综合以求体感的浑朴结实上,才气读到布德尔雕塑对他的影响。岳仑在里昂事情室为妻子塑像1931年《民众周刊》(南京)图画副刊揭晓岳仑雕塑作品之一在师从普罗斯特、布德尔、柏赫纳之后,岳仑在1928年冬季到1930年春季笃志于巴黎近郊自己的事情室举行创作,期间制作的人体研究雕塑也曾获选沙龙“最优等名誉奖”一次。之后,岳仑回国并于1931年在上海、南京举行岳仑镌刻展览会(在上海举行时曾出书有同名会刊),有学者由此评定岳仑是“民国雕塑个展第一人”。但有感于雕塑在海内没有生长前途,岳仑又通过关系获得驻意大利使馆学习员的身份被派往意大利使馆事情,并曾于1932年由罗马向海内寄出有关《巴黎沙龙,五十周年》的长篇报道。

在意期间,岳仑继续镌刻学习,于罗马皇家艺术学院结业,但鉴于海内并不重视雕塑事业,岳仑结业未归,仍留在使馆事情。日后岳仑逐渐放弃所学,专职从事外交,在南欧、中东、北非、西亚各国做外交官,直至1984年才作为旅法归侨回国定居。因为很早转行外交和常年身在外洋,海内美术界很快就淡忘了他当年曾经在雕塑上的理想和努力。

同样是在1928年追随布德尔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另有陈锡钧(1893—1951),有关陈锡钧的外洋留学情况,岭南名画家黄少强1940年1月在香港撰写的一篇序里有大要的先容,据此序并联合陈锡钧子女编撰之先容文字可知,广东台山人陈锡钧1907年即赴加拿大蒙特利尔,1917—1924年在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学校(Boston Museum School of Fine Art,1876年建立)研习绘画,后感于海内雕塑人才匮乏,续入该校雕塑科随查理斯·格雷夫利(Charles Grafly)等老师学习,直至1928年“以优材结业,更得学院资派欧洲游学”,“在巴黎Académie de la Grande Chaumière学院,从名镌刻家Bourdelle游,遂为罗丹再传门生。”其当年遗存至今的一件《女童》铜像,在视觉趣味上大要也反映他经由布德尔对罗丹形象塑造履历的罗致。之后又因“思意大利为世界有名镌刻之都”,陈锡钧于1929—1930年入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游学,其1929年所做《男孩》石雕像(2008年眷属捐赠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学校收藏)更多反映了古希腊雕塑“高尚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给予他的审美触动,其时有评论说:“论质素,这件大理石头像在当世杰作之列。

”1931年,陈锡钧回国,受聘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和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应约为官商政要及其他各界人士创作有不少肖像,好比 《孙中山》(1934)、《林德曼将军》(1934)、《赵少昂铜像》(1936)、《天神之后传教女修会会祖》(1936)。这些肖像法度谨严,形神毕肖,与所见王如玖、岳仑创作肖像同处于自然写实的艺术与审美维度但写实水平更高。陈锡钧和他的雕塑作品《男孩》陈锡钧 女童 雕塑 1928年以上所先容的,只是现在所知曾在大茅屋布德尔雕塑事情室钻研雕塑的几位中国留学生的大致情况。

固然,笔者相信出于专门研修之需拜师布德尔的中国留学生当不止这几位,但现在被议论到的其他有名有姓的中国留学生,要么是妄加联系的无稽之谈(如潘玉良、常玉和徐悲鸿),要么是语焉不详模棱两可的云里雾里(如江小鹣),要么也是同道推测尚需调研的一家之言(如郑可),均与笔者做此研究的出发点有距离,故一律弃捐岂论。而仅就以上所诉四位留学生的基本情况来说,他们与布德尔的教学师承有两点值得注意。①布德尔只是他们在法国留学时转益多师的一环,并非唯一的宗法工具,在多方面的艺术接触和比力感悟中,他们对布德尔讨论的由今溯古的雕塑造型原理,布德尔小我私家的雕塑艺术气势派头有基本的明白,也会因悟性和需要做出反映和选择。

华体会体育app官方下载

②面临这些自有其艺术和审美基础的外国留学生,布德尔主题授课与领导点评相联合的教学,既能在思想层面引向深广,又能在指导方面导入详细,因而使得差别水平差别需求的外国留学生都受到启蒙或熏陶,或能进乎技者则进乎技,或能得其道者则得其道。显然,从以上亲历布德尔教学的几位受教者日后的创作反映来看,王如玖、岳仑、陈锡钧的雕塑遗作更多地是给人以在十九世纪的雕塑传统上进乎技的良好印象,而吴大羽则更多地将布德尔领悟古今的艺术启蒙落实到以现代主义绘画实践起步并走出自己心路的探索。而若遐想布德尔的其他国际学生中既有在纪念碑雕塑方面出新者也有在现代主义雕塑方面开掘者的事实,则既能反映出布德尔作为雕塑教育家乐成的一面,也能反衬出雕塑现代性这个问题在中国有另一种发生事实与逻辑。

五、与布德尔的另一种交集1929年10月1日,布德尔去世,享年68岁。其时刘海粟(1896—1994)、傅雷、张弦等人正在巴黎等地随处游访,从报纸《法兰西艺术界蒙丧》的报道中获悉布德尔的死讯,不无叹息和失望。原本他们一行是计划去会见布德尔的,效果却获悉噩耗,这尤其让喜欢结交各界名人的刘海粟怆然,他说:“英雄崇敬”是人人的配合心理,这尤其是我的旧癖,所以我不讳我的靠近大人物。这次我到欧洲顺便也想多瞻仰几个英雄。

画家亨利·马蒂斯,保罗·毕加索,安特莱·特朗,亚尔培·裴那,阿孟琼;诗人梵赖利,文学家罗曼罗兰,镌刻家布尔德尔,都是我预定要见的!但现在布尔德尔在我将要会见他之先,突然死去了,我的心,是如何的怆伤呵!报上说布德尔的遗体将于三日清晨移至他巴黎的事情室供世人瞻仰,四日就地举行丧仪,五日下葬孟宝拉斯公墓,所以刘海粟一行以及获悉消息的其他中国留学生如刘开渠等都去到场布德尔的丧仪,以瞻仰离别,固然对刘海粟一行来说,这最后一次也是最月朔次晤面,所以刘海粟格外虔敬地记载了这最后的拜谒历程如下:走进院子里,几株大树,也象抵不外风霜那样,一片一片的黄叶不停地飘堕在我们头顶上。再进去数十步,左面就有嵌满玻璃窗的高峻乌黑的修建物象袒露在多年风雨之中。

这即是有名的布尔德尔的画室。我望着那一间屋子的一排玻璃窗门时,心里想:布尔德尔不停地创作了许多不朽之作,或许即是在那间屋子吧。正门呢,因为正值下雨,黑到象黄昏;画室内里是点着雪样亮的灯。

去到场丧仪的人许多,我们浴着暴雨,立在门外。二个司仪者,穿着墨黑的制服,泼刺的红脸,头发和髯毛是乌黑,很惹人注目。他们次第等候着来宾签字,鱼贯进去。

很严肃虔敬地进了门,中间安置着布尔德尔的遗体,四面堆着无数的鲜花和花圈,尤其是后面的花堆到屋顶那样高;两枝三尺长的白蜡置在遗体的左右,幽暗的烛光,在风中发抖,更以为一种沉忧凄断之色。左面屋角高置着罗丹的雕像,这是他的绝作,下面刻着“我师罗丹”几个字。

左面置着一丈高五尺阔的一座浮雕泥塑,是尚未完成的一个大规模的构想。正面一个大作品是一个浑然庞大的幻像,左手直伸出去,肌肉的紧张,技巧的高强,是一种斗胆的实验。四面另有许多许多他最近的作品,因为在那严肃的丧仪的时刻,我们不能走来走去地细看。

布尔德尔夫人以及几个亲属,都披着一身玄色丧服,坐在遗体的一边,多数的来宾周围立着,轮流去致敬,去看他的遗容。我也跑到前面去瞻仰,他的脸,粗看像似一个三角形,头顶全秃,前额宽阔而突起,双方脑角上还各有一撮全白的头发,一直连到下巴尖的髯毛;颧骨很宽,双目深凹,像安睡那样,口是紧闭着。

他虽然死了,从他的脸部,却还能显现他性格的深沉和强烈的风范。一生时空的幻变都在这上面遗留着痕迹。

不多久,吊客愈来愈多了,我们站了一小时之久,竞不愿脱离这画室,可是时间不早了,我便再三回首,脱离这画室。布尔德尔死了,一个永向着完美的道上前进的艺者死了。

布德尔死后,其夫人克里奥佩托拉·塞瓦斯托斯·布德尔,一位原籍希腊也是布德尔学生的意志坚韧的女性,不仅为原样保留布德尔生活和事情的事情室努力了二十年,使之在1949年最终成为见证蒙巴纳斯当年艺术繁荣的场所“布德尔博物馆”,而且承袭布德尔之路,弘扬其思想与方法,继续课徒教学,受教于其中者有一位1936年结业于国立北平艺专西画系的青年王熙民(1917—2015)。王熙民是1949年之前最后一批考取公费赴法留学的中国青年,其时的两个艺术名额被他和吴冠中在1946年奋勇拼得。

王熙民在巴黎高美留学期间拜师穰尼俄(Alfred Auguste Janniot,1889—1969),和他学了差不多两年雕塑。穰尼俄受布德尔的影响,致力于纪念碑和修建雕塑,他的镌刻作品富有修建感,较之布德尔更富有装饰感。王熙民说“他的作品和修建物融合起来,磅礴大气。”此外,王熙民也到布德尔事情室接受布德尔夫人的指导,王熙民回忆说:“谁人时候布德尔已经去世,主要是她妻子教我们,老太太对我也很不错,许多布德尔手记上的技法要点她没告诉别人,都告诉我了。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修建雕塑要注意六点:1、立体感;2、修建感;3、雕塑感;4、力度感;5、装饰感;6现实感。”其中对于修建感和雕塑感的差别,王熙民的明白是“雕塑感讲求手法,修建感讲的是周遭,讲的是种种基本形式的组合。”由中可见,布德尔去世二十年后,原先在他雕塑实践中探索的修建性问题以及由此积累起来的理论认识和艺术履历已经被他的追随者从实践和教学两方面予以生长和总结,形成富有气势派头学意义的技术要领并加以流传。

因此,布德尔虽然死了,但王熙民通过布德尔的学生和遗孀实现了和布德尔的交集,不外这已尚有一番教学意义。想当初,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青年到大茅屋追随布德尔学习雕塑艺术,现现在学习的则是布德尔的雕塑艺术,是气势派头化的布德尔语言,是总结后的布德尔技法,王熙民因此也成为所知中国留学生中最易从气势派头上辨识与布德尔、穰尼俄一脉有师承关系的人,其中最直接的例证就是1959年他到场全国农业展览馆“庆丰收”(又名“人民公社万岁”)雕塑创作时对骏马的塑造,对于这组把汉代奔马气势派头和布德尔、穰尼俄一脉相承的影响有机联合起来的骏马雕塑实践,雕塑界和王熙民小我私家一直都很是满足。布德尔的葬仪(连载)。


本文关键词:华体会体育,「,艺术,研究,」,中国,留学生,和,法国,雕塑

本文来源:华体会体育-www.djdianlu.com

联系方式

电话:060-493060670

传真:076-71734155

邮箱:admin@djdianlu.com

地址:天津市天津市天津区一过大楼2075号